7月2日(今天),新華社以《中國高端制造業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為題,并以中集齊格勒、中集“藍鯨1號”為代表性案例,詳細報道了“中國高端制造業與世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故事”。以下為新華社刊登的原文:
齊格勒消防車
位于德國布倫茨河畔金根市的消防車制造企業——齊格勒,剛剛度過了128歲的生日。幾年前,齊格勒因經營不善曾一度瀕臨破產,而一家中資企業的收購,讓這家老牌車企重現生機。
收購齊格勒的正是總部位于深圳的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中集集團。收購伊始,當地存在對中國企業拿走技術而不管工廠的擔憂。隨后,中集團隊一一拜訪齊格勒企業團隊、核心客戶以及當地政府、協會,向他們詳細說明中集對齊格勒的未來規劃。
“考慮員工的感情,我們還在當地建設了一座匯集齊格勒一個多世紀產品的博物館。”中集集團副總裁、德國齊格勒集團監事會主席李胤輝介紹說,中集的耐心和細心最終贏得了齊格勒的認同。
2013年被中集接管時,齊格勒的產品85%依賴德國市場。而通過共享中集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業務關系網絡,目前齊格勒在德國以外的市場份額已經占到其全球市場份額的5成以上。
“短短兩三年齊格勒就實現了扭虧為盈,且持續實現良好盈利,齊格勒員工人數也增長了20%以上。”李胤輝說,中集也憑借齊格勒這個德國品牌和背后的先進技術,在中國高端消防車輛市場打開了局面。
齊格勒的案例只是中國高端制造業與世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縮影。近年來,中國不斷深化制造業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在不斷開放與創新中融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在制造業31個大類、179個中類和609個小類中,中國完全對外資開放的產業已有22個大類、167個中類和585個小類,分別占71%、93.3%和96.1%。
“藍鯨1號”在南海試采可燃冰
2017年,利用中集來福士公司生產的“藍鯨1號”鉆井平臺,中國成功在南海神狐海域試采“可燃冰”,并創造了連續作業60天和產氣30萬立方米兩項世界紀錄。“藍鯨1號”是中國海工裝備進軍超深水裝備領域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是全球供應鏈共同參與完成的優秀成果。
中集來福士公司總裁王建中介紹,“藍鯨1號”平臺的整個設計建造過程,由來自中國、挪威、法國、德國、芬蘭、意大利、新加坡、美國等國家的1300多家供應商供應材料和提供服務。
如鉆井大包、DP3定位系統、close ring閉環設計等由挪威供應商提供;鉆井用的隔水套管浮力塊由澳大利亞供應商提供;直升機甲板由新加坡供應商提供;絞車由法國供應商提供;甲板吊由意大利供應商提供。
“只有開放合作才能創造出‘藍鯨1號’這樣的奇跡。”王建中說。
受益于開放合作,中國高端制造業已形成相對完備的產業鏈條,也為海外帶去資金、技術、產品和就業。未來,中國在高端制造業領域的開放合作步伐將繼續加快,程度繼續深化。
在6月20日至22日深圳召開的2019世界無人機大會上,上千架無人機精彩亮相。從無人機源代碼、芯片,到燃料電池、碳纖維外殼等硬件材料,再到市場銷售應用,處處體現出國際合作的身影。
由韓國斗山摩拜創新與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氫燃料電池無人機,飛行航時達到4個小時;河北嫦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測繪無人機進入白俄羅斯市場;比利時無人機企業FLYING-CAM引入中方投資,并將在中國設立產品生產基地……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副司長楊拴昌在大會上介紹,工信部正加快完善無人機的標準體系建設,同時推動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術在無人機領域的創新應用。
“中國無人機的發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中國科技、中國智慧也愿與世界分享。”楊拴昌說。